记者 辛圆

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周五的新闻发布上表示,接下来,发改委要打好提振消费“组合拳”,激发市场活力。

在扩大优质供给方面,李超提到,发改委将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,做好政策接续,加快首发经济、数字消费、人工智能加消费等领域的政策出台,促进文旅、赛事、露营等服务消费。

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,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将推动居民消费实现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的转变。

一方面,霍福鹏表示,服务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拓展,人工智能将改善文娱电商、家政、物业、出行、养老、托育等生活品质,拓展体验消费、个性消费、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,满足居民多层次、多样化的需求。

另一方面,他提到,产品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,智能终端、万物智联、智联网汽车、智能家居、智能穿戴等快速普及,构建全场景覆盖智能交互环境。人工智能还将加快与元宇宙、低空飞行、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,推动新产品新形态不断涌现,持续释放新消费潜力。

除了数字消费,服务消费同样是政策层面发力的重点。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8月19日举行的中国城市发展及房地产创新大会上表示,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消费不足,在这当中,最需要关注的是服务消费,重点是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发展型消费不足。

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。会议强调,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。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,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。
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周三举行新闻发布会,针对接下来如何推动服务消费,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特别提到,商务部将在下个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,统筹利用财政、金融等手段,优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,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。

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此前表示,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。服务业具有就业容量大的特点,服务消费在创造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服务业就业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8.8%,其中餐饮住宿、居民服务、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较上年增长明显。